Called me java

Saturday, January 22, 2005

21-1-2005

今日又有幾樣野係我平時唔會做既, 你發覺的話, 唔該話我知!!!
第一, 上堂時踴躍回答問題, 係like professor的問題, 還是將功補過??
第二, 係我唔記得左去做物理治療, 要人提, 居然我的同學會記得, 而我自己唔記得, thx智仔~去到時我已經遲左兩個字, 醫生話”你遲左wor”, 我細細地話”係a” 我心想:你在幹什麼a……又遲? 唉, 時常心不在焉咁, 咩事令我咁愁呢?) 就黎踢得波la~~yeah~
第三, frank 約左我600pm, 但我以為係630pm…oh my god…又遲……冇心裝在…而家既我唔係好掂咁….
今日shaw千人宴, 有朱咪咪, 笑爆全場, 有個男仔, 上左去合唱一曲後, 係群眾壓力下, 咀左朱咪咪一淡…wah, 好好笑!! 係壓力下都叫有d娛樂, 但去到好夜, 我諗咁係娛樂而唔係休息, 我要的是休息!!!

20-1-2005

今日練worship, 星期六將會係我第三次帶敬拜,yeah~~
下午同大學同學找professor 推薦返大陸做summer intern~佢up頭, yeah~~~不過佢問我putonghua的時候, 我用普通話答 ”正在sir” (正在學)……比人唔好印象……算la, 我like比人低估好d, 費事到時去到貨不對版.
如果而家咁都有得去的話, 到時老細唔期望我的普通話, 但其實又都唔差, 咁performance 大過 expect, 老細自然滿意~哈哈哈

Thursday, January 20, 2005

教育思想

課程: EDU 2220 教育思想 EDUCATIONAL THOUGHT
1st Term 2004-2005, Faculty of Education, CUHK

我的靈育經驗與反思:靈性教育目的及教育應否照顧靈性方面的發展

於靈性教育,都是一些形之上的東西,虛無縹緲,更何況每人的心靈都不一樣,實在難以一概而論。在組織這題目時,常恐空談一番,只好透過我自己的成長經歷和教育思想這課帶給我的思想衝擊嘗試作一反省及討論。

學時,我是一名理科學生,一直令我著迷的不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是霍金的時間簡史。當時我也有看他們的著作,雖然看不明白,但越看不明就越吸引我,因為這是我不懂得的東西,當我有少少領悟就欣喜若狂。但每逢我面對考試的時候,就是我放棄自我空間的時候,我就掉那高深書籍於一旁,久而久之,我便把他們忘記得一乾二淨,現在回首真是有點不自量力的感覺。知識給我的只不過是一堆資料,助我(或阻我)思考的東西。我開始問「我是誰?」「為什麼我要來到這個世上?」

就讀的那所中學是基督教團體協辦的,而我哥哥就讀的中學卻是佛教團體協辦的。我常被我哥哥影響,每次我思緒混亂時,我就會常念佛經來集中精神,佛經的玄妙都叫我興奮。但後來我發覺我可以以數字來代替佛經來幫我集中思考,自此我認為佛教不能叫我所信服,莫說不能慰藉我的心靈,甚至連自我認識的機會也沒有。反之,中學時的班主任陳老師,他以身作則,對每一位同學無微不致的關心,對社會的承擔,對自己不屈的堅持,對自已所信的熱忱,更能叫我心相信基督的愛和信實。透過義工服務、工作坊、戶外生活營和多次的傾訴,他叫我更認識自己的靈,解開我心中的迷惑,並於中五時決志成為基督徒,那時亦是我開始接觸自己內心深處。那究竟什麼是靈性教育,而它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據鄭漢文博士《三態合一的靈性教育》一文中,靈性教育的形態可分為三種,分別是the thickest(最厚的),moderate(中間的)和 the thinnest(最薄的),我亦嘗試從這三方面作骨架,再以個人及群體層面作導向,一起探討靈性教育的目的。

薄的靈性教育重視個人決定,為的大概是使人有承擔感、控制情緒和使人盡性。承擔可以使一個人明白自己一生的方向,使他知道他在世上可有什麼貢獻,承擔感也有建立社會的功用,各人都有不同的崗位,使社會更進一步。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顧天下」一個人做不到什麼大貢獻,也不能就因此破壞社會,反而應該做好自己,待機會和條件成熟時,做謀一番事業,造福人群;現在常說E.Q.(情緒智商)比I.Q.(智力商數)更決定一個人的成功,而如何去面對人際關係亦是取決一個人的E.Q.的。亂發脾氣、亂擺架子的人,我肯定他是絕不能成功的;另,這層也在於使人盡性,自由地實現自己的理想。法國啟蒙運動時期最出色的思想家---盧梭主張的教育十分重視自由。他認為按照本性來自由地發展起來的兒童才能成為真正的新人,他認為人的本性是好的,只可惜人被社會弄到墮落。教育是要拯救在腐敗社會中的人,返回“自然的懷抱”。可見他認為個性自由在教育中擔當重要的角色。但我認為當一個人未有充分認識何為美好社會時,因各人只顧自己,自由發展只會做成社會混亂的,提倡自由之先必需對美好社會下定義,那究竟應該根據誰的思想作美好社會的規範呢?而若果一個人的理想是破壞社會或他人時,教育工作者應鼓勵他隨自己意願去行壞事嗎?當然不,可見實行自由教育是有很多限制的。

於中間的靈性教育是重視美感的,可分為非物質主義和藝術修養兩方面。印度聖雄甘地是出身於印度教的家庭,苦行、素食是印度教其中的特徵之一,追求苦行、禁食令甘地養成不屈的精神,而有些人則選擇隱居來使自己的心靈更安逸。如果繁忙的香港人有一刻能靜下來,返到大自然中,我想他們都感受到心靈特別舒暢和安靜。我奇怪地問體罰是否可以推行非物質主義呢?罰企、罰留堂不是能夠提供一個人靜下來的機會嗎?但都不可行甚至荒謬,因為學生只是外靜而不是內靜,心中不能自省的就會臭罵老師,反令自己更暴躁、自大;藝術修養則像美育,在預料之內和外中,找到剎那快感。殊者更可以始於欣賞、終於評鑑,使同道人有溝通的渠道。

厚的則著重宗教,除了導人向善,就是心中所信靠,為的是解答我是誰?從何而來?讓人預計及相信自己死後將會到那裏去。這是自己與自己心靈深處及與至高、最偉大者對話的時候。所謂「人死留名,豹死留皮」人生勿勿幾十年,為的是留個名、是享受人生、還是有別的東西要做?這一切關鍵於內心所信靠的,非用信仰層面解決不可。

Simple is the best」所有科學家和數學家都希望用最簡單的來表達那複雜的。如果五育能做到六育的效果,那教育應採用五育觀就好了。可是五育真的能取替靈育嗎?人們常就說「人是萬物之靈」。而朱熹是以理氣論來解釋人物發生的,他也說「人是天地中最靈之物」。五育能解釋人的存嗎?五育到底也不能完全解釋到靈裡的問題,所以我認為現今香港教育應把靈育列入教育當中,免得幾十年後「香港人」被冠以「機械人」的稱號。


19-1-2005

我咁大個仔第一次嚴重遲到, 約左人750am, 到750am我先起身, 太失敗了…我在幹什麼呢? 對不起
早上返心誠監考, 而家d學生叫佢地考試都唔陏, 有咩用a, 你地係度做咩ga, 做大食懶?? 記得今日煎雙蛋!! 同一時間, 兩個學生可以一開始考試就唔做野, 等放, 等運到, 等我同佢地講 ”考試已經開始, 你可以做野” 佢話 “我知, 但係我唔識做”……..咁樣我就比0分佢地
其實人生係咪一場考試?? 大大話話我地都考左百幾個試……我地而家開始答緊我地人生既卷未?? 定還是等人同我地講 ”考試已經開始, 你可以做野” 我地話 “我知, 但係我唔識做”…….哈哈哈~我一定唔係咁~~放心~
今晚開d youth, 一齊打邊爐, 好有home feel, 一齊睇電視, 我自己都好耐冇試過睇咁耐電視~~!!嗯, 提醒我要休息~!

Wednesday, January 19, 2005


18-1-2005 Posted by Hello

Tuesday, January 18, 2005

18-1-2005

Enya's song, amazing!
Not in English, but Angel~

17-1-2005

故事要一開始就吸引人, 不然觀眾就不想聽下去


盜賊視搶奪為天公地道, 但卻不能接受被人搶奪

你能接受我嗎?